兴义市纳灰村:山水画卷好家园-九游会网址最新

  • 商洛在线
  • 2023-08-22 10:03:16
  • 来源:黔西南日报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青山莽莽,郁郁葱葱。稻田里水丰肥足,墨绿翻滚,稻香扑鼻。村道边花海绽放,三角梅娇艳耀眼。山脚下错落有致的民居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宛如动人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万峰林 胡云江 摄


(资料图片)

“空气好清新、气候好凉爽,真是避暑的天堂。”

“孩子一放假,就吵嚷着要到兴义来!”

“一下飞机,爷爷奶奶连说太舒服!”

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感叹难得的清凉气候,情不自禁赞不绝口。

纳灰村位于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西面,全村506户2520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3%。国家4a级景区万峰林环抱村寨,依山傍水,山峰奇特,田园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67.93%,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纳灰村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许多闪亮的名片。

万峰环绕纳灰村 魏浩然 摄

“这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古老的茶马古道把云、贵、川三省连接起来,夜郎文化、交乐汉墓充满着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我感受到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来自四川的张先生参观了民族文化源展馆,感慨地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和魂。民族文化源展馆作为收藏黔西南地区历史记忆和熔铸新兴文化的场所,肩负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展教结合,让民族文化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出布依族蜡染、八音坐唱,苗族银饰、医药,当地茶叶等民族文化、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用丰富多彩的题材,原生态的展演,生动的解说,通过互动性、文化性、创意性相融合,让民族文化产品“活”起来,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活了民族文化产业,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加了当地各民族群众的收入。

八音坐唱图/黔西南日报社 图库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种出来的稻米好,养出来的稻田鱼也肥美,做出来的美食很受欢迎。”经营“稻花鱼农庄”的老板岑俊忙得脚不沾地,笑呵呵地说。“今年来避暑的游客比往年多,每天来吃农家饭的游客多得接待不过来。”

生态美,产业兴,人气旺,百姓乐。纳灰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一村一品、一寨一特”的发展思路,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重点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紧紧围绕油菜、水稻、早熟蔬菜、稻田鱼、澳洲坚果、五星枇杷、艳红桃等生态产业作文章,在保有传统种植业收益的同时,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短期受益,长期得绿的目标,实现“四季有景、景景不同”。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有效激发各民族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万峰林稻田 刘朝富 摄

“晚上坐在民宿院子里,看着远处的灯光,心灵与山风、蛙鸣、星空、稻香来一次约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从北京来的杨女士若有所思地说,这才是真正体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释放压力的好去处。

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民俗民风,浪漫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沉浸式体验,慢慢感受田园风光,用心体会乡村气息。在暑意正浓的时节,难得徐徐凉风拂面,趁“热”清凉一“夏”,栖居避暑纳凉,惬意消度身心的舒畅。

“我们民族村寨焕然一新,更加美丽宜居。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幸福生活越来越美好,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纳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罗顺林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凉爽的气候和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头脑灵活的人看到了商机,纳灰村民宿产业应运而生。北京、上海的有识之士租起民房,率先办起民宿,从“游客”变成“留客”。村民陈正周把房子租出去一年收入15万元,有了稳定收入。有的村民主动腾出房子,在村里开起农家乐,炒起蛋炒饭,挣起了“旅游钱”。目前,在万峰林景区已有各种民宿228家,成为南来北往游客冬天“御”寒,夏天“避暑”的“后花园”,变流量为留量,拉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民族群众增收,2022年全村实现人均收入19730元。

榕宿精品客栈 图片由客栈提供

“我们纳灰村以乡土民族文化为灵魂,把农耕文化、生态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民族文化 生态产业 康养旅游”的组织方式,让‘土味’与‘时尚’碰撞,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罗顺林充满信心地说。(文/陈湘飚)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

标签:



推荐more

网站地图